查看原文
其他

亲人住院“无陪护”,可能吗?

安徽时评 安徽时评
2024-09-06

‍近期,福建、天津等地部分医院的“无陪护”病房引发热议。很多人心存疑问:这一模式能否满足患者照护需求,未来是否能在全国推广?



“无陪护”病房并非新事物。早在2010年,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《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(试行)》即提出,“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”。


家里有人住院,晚上由谁来陪护,是很多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。不少病患家属白天要上班,晚上还得守夜,时间久了扛不住。加之不少子女与父母分居两地,请假照护难度更大。


人口较多的家庭尚且存在“一人住院全家累瘫”现象,很多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,夫妻双方有时得面对多位老人和子女的照护问题,独生子女家庭的陪护之难可想而知。


家庭担负住院陪护责任的能力在变弱,急需得到外界力量帮助,护工便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。然而,一来请护工价格普遍较高,二来现阶段护工并非规范化职业,入职门槛极低,服务水平无法保证,难以令病患家属放心。


在很多人看来,医院有提供住院陪护的责任。2022年,一篇《人都送到医院了,为啥还得请护工》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,不少读者发表评论支持取消护工、支持助理护士取代护工。



但是,如果将陪护的责任全交由医院承担,在当前的条件下,医院也有难处。一方面,护士人手本就不足,再额外添加工作量不免负担过重。另一方面,推进住院陪护制度改革、建立一支强大的陪护人员队伍,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。


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,患者住院陪护就只能习惯行事:家属要么自己在医院陪护,要么花钱请护工。而“无陪护”病房的试点与推广,有望开创住院陪护新模式,成为不少人期待的新选择。


欲行其事,先正其名。2019年7月,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《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,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,且医疗机构有培训医疗护理员的责任。


尽管医疗护理员替代护工是大势所趋,还是要解决“人”和“钱”的问题。


在“人”的方面,壮大医疗护理员队伍,医疗机构要发挥好作用。加速培养医疗护理员,为住院陪护制定契合时代的行业标准与制度规范,是当务之急。


在管理层面,若要引进第三方承担陪护服务,医疗机构不仅要做好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,还要站在患者及家属立场上,对服务实施严格监督。


在“钱”的方面,解决陪护经费来源问题,可从多渠道着手。当前,将住院陪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社会呼声较高,可行性值得探讨。除此之外,商业保险也可发挥更大作用,不妨考虑专门针对住院陪护推出险种。目前长护险已得到普及,老年患者的住院照护问题可与长护险做好制度衔接。


另外,病患和家属通常最关心的是价格和服务质量。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是国内较早实施全院“无陪护”管理的公立医院。从实践看,一名护理员大约需要看护3-5间病房,每间病房有2-3名患者。病人每天只需额外花一两百元,就有护理员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。


“无陪护”模式  来源: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


和传统的普通护工相比,护理员不仅价格更实惠,护理专业程度也更高,自然受到好评。


在医保福利不断提升、就医便捷程度持续增加的背景下,住院陪护难题变得日益突出、亟待破解。取消护工,推广“无陪护”病房,不仅可以化解家庭陪护难题,也利于提升医疗护理质量、优化住院环境。


办好几件关键事、迈过几道关键坎,“无陪护”病房有望逐渐扩大普及范围,让人民群众不再为住院陪护感到困扰。




撰稿:罗志华

编辑:韩小乔 蒙国锐


—————   推荐阅读   —————


“羞耻症”不是病

掐指一“算”,安徽算力不一般!



星标☆“安徽时评”

及时接收最新推文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安徽时评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